超級業餘球星終於可以直升LPGA了
上一篇專欄才談到LPGA的「機車」規定不只參賽回合數嚴格的Vare Trophy(薇兒獎),還有對非會員選手並不友善,訂下年終積分榜前四十名直升的超高門檻,不過官方馬上推出一項仿效美巡賽大學球星保送計劃(PGA TOUR University Accelerated)的方案,未來表現優異的超級業餘球星,再也不用參加LPGA的資格系列賽了。[詳全文] |
LPGA的「機車」規定
2024年的LPGA只剩最後兩場比賽,當今球后Nelly Korda(奈莉‧柯達)在六月前打出一波八戰六勝的瘋狂氣勢,包括The Chevron Championship(雪佛龍錦標賽)在內的五連勝,不過接下來突然變個人似地連吞三場淘汰,加上整個下半季受到頸傷影響,僅僅打了四場世界排名認證的賽事,可惜AIG Women's Open(英國女子公開賽)搞砸剩五洞領先兩桿的優勢。[詳全文] |
旅外選手也來場秋季狂想曲吧!
拜利夫聯賽成立所賜,職業高壇掀起前所未見的金錢遊戲,單站兩千萬美元的豪華賽事每隔兩三週就上演一場,頂尖球星自然是大發利市,並且外溢到其他巡迴賽,像女子LPGA的五大賽獎金也大幅成長,而亞巡賽更獲得PIF(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)成立的LIV Golf Investments(利夫高爾夫投資公司)強力支持,兩百萬美元起跳的International Series(國際系列賽)達到十站規模。[詳全文] |
業餘球王的含金量愈來愈高了
業餘球王並不保證前途一帆風順,不過看看去年轉職業不到半年便分別在美、歐兩地封王的瑞典超級新秀Ludvig Åberg(路德維希‧艾伯格),到今年初勇奪The American Express(美國運通菁英賽)後風光加入美巡賽的Nick Dunlap(尼克‧鄧拉普),再到中島啓太(Keita Nakajima)、Davis Thompson(戴維斯‧湯普森)和我國選手俞俊安(Kevin Yu),這些人的共同資歷就是曾經登上業餘世界排名之巔。[詳全文] |
總統盃淪為「雞肋」表演賽?
相隔十七年,總統盃重返加拿大的Royal Montreal Golf Club(皇家蒙特婁高爾夫俱樂部),當年幫助球隊拿下最多分數的地主球星Mike Weir(麥克‧威爾),這回升格為隊長,並特別挑選Corey Conners(柯瑞‧康諾斯)、Taylor Pendrith(泰勒‧潘德瑞斯)和Mackenzie Hughes(麥肯錫‧修斯)三位同胞小老弟加入陣營,但再次不敵眾星雲集的美國隊,苦吞十連敗。[詳全文] |
霍伊各兄弟的丹麥任務
三年前此時,Rasmus Højgaard(拉斯莫‧霍伊各)勇奪瑞士站的Omega European Masters(歐洲名人賽),接著早幾分鐘出生的哥哥Nicolai(尼克萊),榮登DS Automobiles Italian Open(義大利公開賽)冠軍寶座,不但締造兄弟連兩週贏得世巡賽的驚奇故事,這對長相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開始帶動職業高壇的「丹麥效應」[詳全文] |
選手收入不如桿弟!
如今四、五十歲的許多成名高爾夫選手,看到目前職業高壇的金錢盛況不免要稍稍感嘆,為何自己不晚生幾年,更別提Tom Watson(湯姆‧華生)之類的早期人物,美巡賽生涯累積八座大賽在內的三十九勝,卻僅僅累積11,081,140美元的戰果,還不如暫以11,237,611美元名列獎金榜第三名的日本名將松山英樹(Hideki Matsuyama)。
[詳全文] |
聯邦快遞盃的首號種子魔咒!
聯邦快遞盃勝負關鍵為何呢?答案無疑是贏得多不如贏得巧,亦即要搶下冠軍翻倍至兩千分的季後賽,特別是今年移師至科羅拉多州Castle Pines Golf Club(城堡林高爾夫俱樂部)開打的二部曲-BMW Championship(寶馬錦標賽),只要週日下午高舉冠軍盃,即使積分排名無法超越世界球王Scottie Scheffler(史考提‧薛夫勒),至少能夠躍居五大種子行列。[詳全文] |
奧運高爾夫開放更多頂尖陣容?
高爾夫選手向來為個人成就和職業獎金而戰,其中四大賽被公認為最高殿堂,幾乎所有人從小目標就是長大後躬逢其盛,並贏得冠軍榮耀,甚至挑戰生涯大滿貫壯舉。顯然,奧運從來不是他們夢想中的畫面,直到2009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票選通過,才知道自己有一天竟能代表國家爭奪獎牌,然後在頒獎台上奏起國歌時感動地熱淚盈眶。[詳全文] |
「超級新人」出現率愈來愈高了!
看起來每隔三、四年才會出現超級新人,但艾伯格還在「新鮮期」中,Nick Dunlap(尼克‧鄧拉普)已經迫不及待要接班了,上週趁著頂尖高手爭奪英國公開賽之際,一舉拿下同期間進行的Barracuda Championship(巴拉庫達錦標賽),創下同一年先後以業餘和職業身份贏得美巡賽冠軍的歷史紀錄。[詳全文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