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開新主張
球事e新聞
桿弟小報告
開心小白球
高爾夫教室
高球搶先報
瑪麗會客室
高球電視台
 
愈挫愈勇,艾倫告別資格賽

無庸置疑,美巡賽挾帶著龐大的商業利益,自然吸引各大贊助商的荷包,不過高額的獎金畢竟只流向幾十人的身上而已。對於像Michael Allen(邁可‧艾倫)這樣的平凡選手來說,豐厚的獎金終究只是在眼前一晃而過的誘惑而已,心裡想拿,但實際上卻拿不到。[詳全文]
有其父必有其子

美國高壇的父子檔不在少數,不過能在同一場比賽先後封王,還真的是前所未見。然而,Chrysler Classic of Greensboro(葛林波羅克萊斯勒菁英賽)結束後,Geiberger(甘伯格)家族卻完成了美巡賽史上的第一段佳話。Brent(布蘭特)在這場比賽最後打出低於標準桿十八桿的二百七十桿,以兩桿之差拿下生涯第二座冠軍。[詳全文]
美巡賽國際化,澳洲佬-史托茲再下一城

澳洲已然成為美巡賽僅次於美國人之外最具主宰力的軍團,Stuart Appleby(史都華‧艾波比)風光地摘下年度開幕戰的勝利,年輕好手Adam Scott(亞當‧史考特)成為今年少數的兩勝選手,Craig Parry(葛瑞‧派瑞)、Mark Hensby(馬克‧韓斯比)、Rod Pampling(羅德‧潘普林)等人也不讓同胞選手寂寞。現在,連原本還在擔心明年能否繼續打球的Andre Stolz(安卓‧史托茲),也為澳洲人拿下今年的第七場美巡賽。[詳全文]
史蒂芬,格拉契家族的新代言人

對亞洲的高爾夫球迷來說,Gallacher(格拉契)這個名字可能激不起多少回憶,不過在歐洲人的心裡,這十足是個響噹噹的英雄人物。想想看,歐洲隊史上只有三度在美國的土地上搶下萊德盃,如果你剛好又是隊長,那可能就夠一輩子回味無窮了。Bernhard Langer(伯納德‧藍格)是今年致勝的領袖人物,而1995年歐洲隊的隊長名字也有點雷同,那個人就叫做Bernard(博納德),博納德‧格拉契。[詳全文]
史坦森重回冠軍行列

2000年,那是屬於Henrik Stenson(亨瑞克•史坦森)的挑戰巡迴賽球季。這位來自瑞典的高爾夫選手,在十四場比賽中拿下三場冠軍,另外有兩場第二名,最後輕鬆摘下獎金王的寶座。帶著輝煌的成就,史坦森在歐巡賽的菜鳥球季依然明亮無比,B&H International Open(B&H國際公開賽)的歐巡賽冠軍更進一步證明獎金王的實至名歸。[詳全文]
睽違六年,方克重溫冠軍夢

為了萊德盃的積分,Fred Funk(弗雷德‧方克)可以放棄英國公開賽,而選擇同期間在美國本地舉行的小型賽事,他的這項決定在今年高壇最盪起了話題。然而,他可能從來沒有想過,在如願取得萊德盃的資格後,自己所代表的美國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,慘遭史上最大的挫敗。[詳全文]
淡水名人謝永郁

謝永郁是台灣高壇的長青樹,他所創下的幾項紀錄,至今仍無人能敵。謝永郁在1964、1964、1968、1969四次拿下亞洲巡迴賽總冠軍,生平並拿下十一站亞巡賽單站冠軍的紀錄。1972年在日本關東公開賽,創下從第一天的第一洞到第四天的六十八洞,洞洞皆打出平標準桿或博蒂的紀錄。[詳全文]
巡迴賽與巡迴賽之間,泰勒成功站上美巡賽

抓下延長驟死賽的那一記博蒂後,二十八歲的Vaughn Taylor(范恩‧泰勒)總算可以眉開眼笑了,雖然在強風吹襲的第四回合僅打出七十五桿,還好最後如願在Reno-Tahoe Open(雷諾塔霍公開賽)拿下職業生涯第一座美巡賽冠軍。[詳全文]
高爾夫世家-郭吉雄

郭吉雄一家可稱為高球世家,父親郭金順是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開場元老之一,哥哥郭榮樹長年任職於台灣高爾夫俱樂部,郭吉雄不但從此處出身、成名,即使轉入長春組後,球技亦寶刀未老,經常拿下長春比賽冠軍。兒子郭志淇亦服務於高球界,球技達pro水準。郭吉雄在七十年代時稱霸亞洲高壇,和謝敏男、呂良煥等人被尊為「亞洲球王」。[詳全文]
東瀛開拓者-陳清水

陳清水,台灣第一代球師,由於球技出類拔萃,舉止得體,16歲就得到東京高爾夫俱樂部野村駿吉之賞識,於1927年4月隨同野村赴日進入橫濱程個谷球場,受教於球師淺見若藏,研修七個月後返台,成為華人第一位高爾夫球師。[詳全文]
共788/79(筆/頁),目前在 <<<  616263646566, [67], 686970   >>>
 
Lookgolf Online Copyright ©2003. 
《羅開高爾夫頻道》版權所有 羅開數碼有限公司。轉載必究
Lookgolf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 by Lookgolf.net.tw / Best Viewed in 1,024x768